半生浮沉律师路 , 岁月悠悠不老心
——访上海朱妙春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妙春
朱妙春,从事知识产权维权工作36年,是中国律师界最早从事知识产权维权的领军人物之一。现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生导师,鲁迅家族首席律师和鲁迅文化基金会法律顾问。曾当选“中国十大风云律师”和“中国最受民营企业家欢迎的律师”。
上海朱妙春律师事务所由朱妙春创办,系一家以办理高端、疑难知识产权案件为专业特色的律师事务所,具有从事涉外法律业务的资质。自执业以来,朱妙春律师代理的案件已逾千件,其中不乏各类知识产权名案和疑难案例。在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一直勤勤恳恳,不忘初心,将满腔热血都注入到了这份自己热爱的事业之中。
砥砺勇向前 ,筑梦踏芳华
我国律师行业从1979年恢复开始,到了八十年代初期,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增强,社会对律师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各类企事业单位对法律顾问的需求一时井喷,但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律师的数量仍然非常稀少。朱妙春与律师这份职业结缘的起点,便是在那样一个风起云涌却又蕴含着无限希望的年代里。
1983年初,朱妙春在上海法律专修学校学习法律,1984年从学校结业后便进入到上海第三律师事务所实习,师从著名民法律师王一鸣老师,并同时到由徐天锡老师创办的振兴比较法学院学习。在尊师的悉心教导下,朱妙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很快就于1985年拿到了兼职实习律师证书,挂靠在上海第一律师事务所。朱妙春就这样作为兼职律师一边在原单位工作,一边兼职到律师事务所代办一些案件,一点一滴地积累着自己的经验。
1988年,我国律师事务所开始体制改革,律师可以自由组合创办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当时朱妙春已经通过司法部首次律师资格统考,在吴伯庆律师的邀请下,他加盟了由吴伯庆律师和其他所的律师创办的上海市经济贸易律师事务所,下海作为合伙人加盟经贸所。
人有所执,方有所成。能够找到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为之不断努力坚持,直到收获成功,是人生幸事。从入行之初起,朱妙春就坚定了自己在律师行业里深耕的决心,他表示:“律师这份事业对我而言就是一生的追求,我一直觉得我的人生因为这份事业而变得充实、美丽。”
自1985年以来,办案始终贯穿了朱妙春的律师职业生涯,而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鲁迅稿酬案。鲁迅稿酬案是当时我国影响最大,也是最棘手的一起著作权纠纷案,由于该案涉及到我国一代宗师鲁迅先生的权利,因此也深受海内外关注。
鲁迅稿酬案的起因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未经鲁迅独子周海婴同意,就于 1981 年 12月与日本学习研究社合作出版日文版《鲁迅全集》(新版本16册),并且也未向周海婴支付其应得的报酬,侵犯了周海婴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为此,周海婴于1986年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这起案件情况复杂,朱妙春是在进展相当不利的情况下接受代理的,那时上诉已有3个多月,北京高院承办人刘玉明法官经常毫不客气地对周海婴施加压力,迫其调解。
周海婴一审败诉后,朱妙春临危受命,这让初出茅庐的他倍感压力,况且当时他身居上海,而办案地点又在北京,这也增加了办案的难度。但当时的朱妙春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毅然开始了这条漫漫维权路。在聘期间,朱妙春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九上北京,先后走访了国家版权局、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法院,多次与北京高院民庭庭长和承办人交换意见,并在上海先后召开了两次鲁迅稿酬案法律问题研讨会,书写了近十万字的书面材料,包括三次补充上诉状,两次与法官探讨的文件记录,近二十页的大事记和大量的法律文件,以及对该案的看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朱妙春的艰苦努力和据理力争,鲁迅稿酬案二审时双方终于化干戈为玉帛。案件的最后结果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调解结案,调解所达成的内容既不使人文社为难,又维护了周海婴的合法权益。之后,周海婴在1996年收到了应得的稿酬,事情最终得到了和平解决。调解的场所和调解书的送达方式也非常特殊,法院假座人文社会议室,营造了一种和解融洽的氛围。当人文社表示歉意,周海婴不计前嫌,双方握手言和再度合作时,各自签收、送达了调解书,从而使该案有了一个看起来较为圆满的结局。如今回想起来,朱妙春也是颇为感慨,他说:“这种圆满其实只是相对一审而言,就全局来说,尚不能说令人十分满意。但就是这种尚有欠缺的圆满也是我熬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凝聚了无数心血才获得的。”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律师这份工作往往不能在案件结束的时候获得最好的结果。但对于朱妙春而言,只要能凭借着自己的专业和付出,令那些被侵害了权益的人得到法律最大程度的保护,同时推动行业的积极发展,便是他最朴素的赤诚之心,而这也是他从业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即便道阻且长,朱妙春也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
好学勤钻研 ,匠心谱华章
刚做律师时,朱妙春主要办理民事纠纷中的继承案件,不久又开始涉及知识产权领域,之后便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接连代理了著作权案件以及专利、商业秘密、反不正竞争、商标等知识产权案件,进而又扩及到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科技等前沿领域,最终形成了知识产权的专业特色。据不完全统计,朱妙春先后办理了大小案件上千起,并把其中著名的知识产权案例和疑难案例以纪实的形式编著成11本著作。
迄今为止,朱妙春已先后出版了11本书,其中9本涉及知识产权,2本为非知识产权类的案件纪实。自1999年第一本书《版权诉讼案代理》成稿以来,朱妙春又先后出版了11本书,逐步形成了中国名律师办案实录知识产权系列丛书。此12本书按出版的先后顺序为《版权诉讼案代理》、《反不正当竞争诉讼代理》、《商标及专利纠纷案代理》、《著名、疑难案代理纪实》、《商业秘密诉讼案代理纪实》、《网络及软件纠纷案代理纪实》、《劳工血泪史》、《我为鲁迅打官司》、《朱妙春律师知识产权名案精选》、《商业秘密诉讼案代理纪实(续)》、《商标及专利纠纷案代理纪实(典型案件诉讼策略详解)》和《青胜于蓝》。
“著书是我律师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朱妙春说。“我著书的目的主要有三个,首先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办案业务水平。其次是为后来者提供经验,通过著书,让年轻律师借鉴我的经验和教训,在律师执业时,可少走弯路。再次是进行推广宣传,通过书籍宣传自己的办案理念,向人们介绍我办理过的著名疑难案例,以提高知名度。后来,有相当一部分客户就是在读了我的书之后慕名而来,求助代理的。”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除了著书之外,朱妙春还非常重视论坛和研讨会,他认为在论坛和研究中认真听取专家与学者的高见,可以将他人的观点整理、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代理观点,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自执业以来,朱妙春共举办了30余次专家研讨会和大中型论坛,他常借举办论坛之机聚会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他说:“我不喜欢交酒肉朋友,在我身边的都是学富五车、具有远见卓识的专家学者。”
在论坛中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不但能够提供解决案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的新思路,而且对于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朱妙春现在也正考虑筹划一些今明两年的论坛,比如,2021年下半年准备与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单位合办 “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论坛”;2022年“4·26”与央视“极致匠心”栏目组等单位合作举办 “工匠精神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他希望与团队成员一起继续为传播知识产权作出贡献。
回首忆往昔 , 不忘岁寒心
朱妙春的律师生涯丰富而精彩,他用两个八字方针来概括了自己的这段人生旅程。第一个八字方针是他律师生涯所做过的事情,此为:办案、著书、论坛、讲课;第二个八字方针是他做事所秉持的理念,此为:爱国、公益、专业、勤奋。
在第一个八字方针里,办案是最重要的核心工作,朱妙春说:“著书和举办论坛是围绕着办案进行的,而讲课则是以语言的形式对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对实务经验进行总结。在准备讲课的过程中一来可以温故而知新,巩固自身已学的知识;二来还可以教学相长,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业务能力。”为了给不同地域的企业乃至法律工作者进行知识产权法治宣传,以推动当地的知识产权普及,朱妙春曾先后在上海、北京、重庆、浙江、江苏、山东、湖南、河南、云南、新疆等近二十个省、市的法学院和律协讲学授课、学术交流和传授经验。将自己办理知识产权案件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有志于从事知识产权法律的青年律师们,并提示企业家应重视知识产权以及如何进行维权。
在多年的授课过程中,朱妙春也不断与听众们交流互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讲学方针,同时也随着法律的更迭不断更新与充实授课内容,将授课课件规范化与系统化。朱妙春计划在将来形成知识产权系列课程,并推举自己的学生们一同组成讲师团,在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软硬实力。
在第二个八字方针里,朱妙春最重视的便是爱国,他说:“爱国是做律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要做公益,在爱国的基础上,为社会、为弱者做一些有益的事。第三是专业,专业是爱国和公益的实力体现,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才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去履行爱国和公益之事。最后是勤奋,只有勤奋学习、勤俭做事、勤于思考,才能让自己变得专业,进而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社会服务。”多年来,朱妙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不仅积极加入社会民间团体,参与社团公益活动,更长期致力于知识产权公益普法活动,曾先后奔赴北京、青岛、济南等全国二十多个城市进行公益性讲座。今年他还通过“知产前沿”、“思博”等线上平台,在网上直播讲学,无偿向社会、企业与法律从业人员分享他的经验,力所能及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上世纪80年代,朱妙春因偶然的机会被单位领导推荐去学法律,从此走上了法律之路。多年来,他一直以学习促成长,以修为促提升,如今虽然已年过古稀,但他仍在学习研究前沿的知识产权法律,比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课题。而在完成了第十二本书的出版后,朱妙春也并没有停止著书的工作,今年年内,他还计划出版3本书,还有另外两本书已经提上明年的议事日程。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对于朱妙春而言,在律师行业里的三十七载悠悠岁月便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滋养着他的内心,为他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前行的动力。朱妙春希望自己的这份执着能够为踏上律师这条路的后来者们提供一些帮助,今后他也将继续在这条路上耐心耕耘,争取再多培养一批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律师,正如郝玉芝女士所说:“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古梅无他求,点红暖人间!”